生态圈首页 > 产业生态圈 > 生态圈

传统芳香疗法走进现代生活

楼主:186****2406  时间:10-31 16:11  点击:1118  回复:0  收藏

 

  在回归自然、拥抱绿色成为社会潮流和健康时尚的今天,取自天然植物的芳香药物和芳香疗法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在数千年前,古人便知道“佩之可以已疠”。在当下,科学家们试着用其来进行辅助治疗。古今中外,芳香疗法的价值不断凸显。

  芳香疗法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古埃及,人们使用一种浸渍方法从芳香植物中萃取出精油,沐浴后用芳香精油进行按摩,起到保护肌肤的作用。在古印度,利用芳香植物精油进行按摩,是民间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1世纪前后的阿拉伯,一名医生发明了水蒸气蒸馏法,从玫瑰花中蒸出玫瑰油,堪称现代蒸馏法提取精油的先驱。

  在中国,芳香疗法同样源远流长。

  1、经验理论,芳香疗法在中国自成体系

  早在殷商甲骨文中,我国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山海经》记载,薰草“佩之可以已疠”。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香囊、熏炉,内有辛夷、佩兰、茅香等芳香类药物。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就有用芳香药防治疾病、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风俗习惯。

  从战国到秦汉,芳香疗法从实践逐渐上升为理论。《神农本草经》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有不少关于芳香药物的记载,如“菖蒲,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该书按四气五味阐述药物功能,较详细地阐述了芳香药的一般药物性质,为后世运用芳香药提供了重要依据。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带来他们的芳香疗法经验。唐代国家药典《新修本草》补充了苏合香、阿魏、安息香、龙脑香等外来芳香药,为芳香疗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在“辟温”一节中采用多种方法防治温热病,所选药物均以芳香药为主体。

  宋代,芳香药的中外交流达到高峰,“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芳香药的“香舫”。《太平圣惠方》里以芳香药命名的方剂达120首,如苏合香丸、安息香丸、木香散等。明代随着方药学的兴盛,芳香疗法的应用和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普济方》中专列“诸汤香煎门”,收集97方,并详细记载方药组成、制作、用法等;《本草纲目》记载“香木”类35种,“芳草”类56种,还介绍了涂法、擦法、敷法、扑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芳香疗法的给药方式。清代芳香疗法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质的飞跃。吴师机《理瀹骈文》对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辨证论治、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作了系统的阐述,使芳香疗法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传统医学中芳香疗法随着经验的积累、理论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无形中为现代芳香疗法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诊所、SPA馆都提供芳香疗法,芳香疗法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2、药香同源,传统芳香疗法可祛病健身、陶冶性情

  从广义上来说,芳香疗法是指用芳香药或芳香植物精油来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我国传统芳香疗法是采用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芳香药),制成各种剂型或香品以供使用,达到祛病健身、美化生活、洁净环境、陶冶性情之作用,有“药香同源”之说。芳香药气味辛香,性偏温燥,主归心、肝、脾、肺经,能化湿(辟秽)、行气、开窍、通经止痛、去腐消肿等,用法包括内服和外用。

  芳香化湿。亦称为“芳香辟秽”,秽与湿同指湿邪为病,多侵犯脾脏,使脾困失于运化。芳香药性多偏温燥,《神农本草经疏》将这类芳香药单列为香燥药,包括沉香、龙脑、藿香等,具有醒脾化湿、燥湿健脾之功。临床对湿邪内阻病证的治疗,如湿热熏蒸、发热倦怠、黄疸等,常用藿香、佩兰、白蔻仁等,药方如甘露消毒丹。再如寒浊阻遏气机,症见头痛恶寒、发热、胸膈痞闷、恶心干呕、肠鸣泄泻,常用藿香、紫苏、白芷、石菖蒲等,药方如藿香正气散。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芳香化湿药对胃各部位收缩活动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为中医对芳香药与脾的关系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芳香行气。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有疏理气机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疏》将具有行气作用的芳香药归为降气药,如降香、郁金、沉香等。这类药物主归肺、肝、脾经,而肺、肝、脾与人体气机的调畅关系最为密切,故能治疗气机壅滞所引起的疾病。临床治疗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多用木香、檀香等,宜选用理气健脾之品,药方如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宜选用疏肝解郁之品,药方如沉香四磨汤;治疗肺气壅滞所致的胸闷胸痛、咳喘气喘等,宜选用宽胸理气、降气止喘平喘之品,药方如苏子降气汤。实验表明,沉香、甘松等均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芳香开窍。凡具有辛香走窜、芳香开窍,以通关开窍、醒神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神农本草经疏》归为开窍药。心藏神,主神明,心窍通则神明有主,心窍阻则神明内闭,出现神志昏迷症状。开窍药味辛、芳香,善于走窜,皆入心经,有通关开窍之功,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等,用于治疗神志昏迷之闭证,如神志昏迷、身体强痉、口噤不开、大小便闭等。闭证又有寒热之不同,除神志症状外,寒闭伴一派寒象,如面青、身凉等,宜用温开药,药方如苏合香丸;热闭伴一派热象,如面赤、身热等,宜用凉开之品,药方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开窍药能使神志昏迷病人苏醒。

  通经止痛。痛证多为经脉受阻所致,即不通则痛,而经脉不通又以寒凝、气滞、血瘀阻遏经脉为多见。芳香药气味辛香,能散能行,既可疏理气机,行气止痛,如木香、沉香、香附等,又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活血止痛,如郁金、乳香、没药等。而且芳香药性多温,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如丁香、茴香等。用辛香药来通经脉,止诸痛,也是临床常用的。如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以木香、砂仁、檀香等同用,方如快气汤。治疗瘀滞心腹诸痛者,可用乳香、没药。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香附乙醇提取物有镇痛作用,静脉注射丁香乳液可产生麻醉止痛效果等。

  去腐消肿。芳香药去腐消肿,主要用于外科。宋代陈自明《外科精要》有言:“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疡,多因荣气不从,逆与肉理,郁集为脓,得香之味,则气血流行。”疮疡多因气血逆于肉理而致,故用芳香药行其气血。临床用芳香药治疗疮疡痈肿,可采用内治与外治,如治疗疮疡肿毒,可以麝香、乳香、没药等同用,药方如醒消丸;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扭伤,可以乳香、没药等同用于散剂中外用,药方如七厘散、八厘散。现代医学认为,疮疡类疾病与感染有关,研究发现大多数芳香药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治疗疮疡肿毒。

  3、运用精油,现代芳香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病

  与传统芳香疗法相比,现代芳香疗法在原料性质、使用方法、应用领域和疗效方面均有不少差异。

  现代芳香疗法是指利用天然芳香植物精油,通过呼吸、按摩、沐浴、敷涂等多种方式,实现调节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毒素排除、保养皮肤等保健和祛病功能的方法。科学研究发现,芳香植物精油具有改善记忆和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减轻女性经期和分娩痛苦、改善高血压、抗菌消炎、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作用。

  改善记忆和情绪。研究发现,暴露于鼠尾草和薰衣草叶鼠尾草香气中的成人,其认知能力和情绪得到了改善。还有一个关于老年痴呆病人的实验,让病人早上暴露于迷迭香和柠檬精油香气中,晚上暴露于薰衣草和甜橙精油香气中,其记忆和认知能力明显提高。

  减轻女性经期和分娩痛苦。韩国一项研究观察芳香疗法对经期痉挛症状的影响,发现由薰衣草、快乐鼠尾草、玫瑰组成的混合精油按摩腹部,可减轻妇女的经期痉挛和痛经症状。

  改善高血压和缓解精神压力。我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薰衣草精油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连续吸入薰衣草和佛手柑混合精油,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心理应激反应及血清皮质醇水平。

  抗菌消炎。有实验证实,薰衣草精油对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效应,百里香油能在2小时内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还可用于其他领域。比如临终关怀,芳香疗法被用于提高一些癌症病人的舒适感,用于治疗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压疮、恶心、无食欲等症状,受到病人和护理人员的欢迎。比如抑制癌细胞,有研究发现,茶树油有干扰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薰衣草精油成分对鼻咽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来源:新浪


我要回复0个回复
关闭